解海龙
解海龙
解海龙,生于1951年5月。1992年进入《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顾问,南京传媒学院(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特聘导师。
1990年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1991年,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纪实系列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解海龙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出现的一位利用影像推动社会进步的摄影人,他通过摄影作品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 解海龙辗转在一些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共前往20个省,100多个县进行采访。1992年4月他拍摄的希望工程系列照片,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采用,其中《大眼睛》被用作希望工程的宣传标识。 解海龙跟踪拍摄边远农村学童30余年,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边远农村小学的状态和这些学校后来的变化,真实的记录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历程。 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10月发起了“希望工程”助学计划,截至2019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同时,还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推出了“圆梦行动”、“希望厨房”、乡村教师培训等项目,有效推动了中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希望工程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事业。
2019年12月,在国际影艺联盟、科梅伊市政府、达盖尔基金会在法国科梅伊举办的“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解海龙被评选为 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 科梅伊市市长亚尼克·波德奇(Yannick Boedec)为解海龙颁奖,授予科梅伊市“荣誉市民”称号并颁发了市民勋章。

解海龙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