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安德烈·柯特兹

Andre Kertesz

​ 美国摄影家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1894-1985)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作为现代摄影的一个拓荒者,柯特兹的照片与人生姿态一直给全世界的摄影家带来回味无穷的启示。各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1894-1985)

安德烈·柯特兹是最早手持小型相机走街串巷捕捉影像的摄影家之一。他一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风格,从未被耸动的题材吸引,也未对高超的主题有过向往。自始至终只对平凡的街头人生情有独钟。柯特兹也是较早尝试影像变形的摄影家,他创作的人体摄影颇得超现实主义神韵。



柯特兹的每张照片都充分显示了艺术与生活融合一体的境界。他喜用多变的几何形态来结构画面弥补着痕迹地通过各种形态的交相辉映,强化光影的神秘效果,在人们的心中引发一种微妙、丰富的心理感受。布拉塞曾说:“柯特兹有着对伟大的摄影家来说必不可少的两个资质:即对这个世界、人与生命体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致的造型感觉。”

20世纪20年代,柯特兹开始在巴黎从事摄影,30年代后移居美国,经历了漫长的职业摄影生涯。他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从新闻摄影到为《时尚》杂志拍摄专业的室内照片。他的风格既反映了欧洲新闻照片发展的轨迹,又体现了注重构思和空间的新视野运动的特点。

柯特兹摄影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重大事件,而是要表现普通事物的令人感到意外的一面。因此,柯特兹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画面的趣味性和几何结构,使其与内容居同样重要的地位。 柯特兹擅长利用造型和空间,并且对平面表现中的构图非常感兴趣。他还利用物体的边角、影调和线条为其影像构图,以其非常敏锐的眼光,观察到任何意外的生动细节并组合成精彩的画面。柯特兹的作品不太注重捕捉精彩的瞬间,而是强调个人的表现,并且大多带有实验的性质。他拍摄的曾创下拍卖作品价格新高的与画家蒙德里安相关的照片,就带有强烈的实验性风格和构成意味。他告诉朋友说:“我出于本能的直觉试图在我的照片中展示出画家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他的简洁、简洁、简洁”。 柯特兹的摄影生涯长达73年,所选择的器材从大画幅的干板相机一直到波拉SX-70相机。如今收藏这些作品的人遍及全世界。 安德烈·柯特兹(Andre kertesz,1894—1985)出版了《摄影生涯六十年》(sixty years of photography,1912—1972)。

主要作品


Crossroads 1930


Macdougal Alley, New York City 1977


Sixth Avenue,New York,1973


Looking at the Circus, Budapest, 1920


Looking at the Circus, Budapest, 1920








Meudon 1928

摄影是简单的,简单到难以置信。柯特兹曾经自述:“我从未跑到大老远寻找素材,他们时常就在我家门口的台阶上”。















































评论

关于柯特兹的风格,评论家基斯马克说得最为精辟:“柯特兹的照片简单得像是在骗人;它们缺乏奢侈性、过度性和经营性。而令人咋舌的是,他从一开始拍就是这个样子。历经六十年的工作,柯物兹用毫不修饰,自我观察的方式以相机发问、纪录,以及维持他和这个世界,他的艺术的关系。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看东西的真实性,其结果是他的艺术和生活不可避免的一同掉进摄影中。”

柯特兹的每张照片都充分显示了艺术与生活融合一体的境界他的感受和表现没有距离,不夸大也不保留。照相机好像已经不存在了,只是柯特兹与世界的沟通管道而已。就是这种品质使他成为大师们的老师,众流归宗的元祖。

布兰·柯依(Briancoe)在他的论著——《摄影大师的技巧》(TechniquesOftheWorld'sGreatPhotographers)中这么分析柯特兹的技巧:“柯特兹有耐心等待照片所有元素聚集时,在‘丝毫不差的时刻’(ExactMoment)按下快门。他的‘丝毫不差时刻’和布列松的‘决定性时刻’(DecisiveMoment)并不太一样。对柯特兹来说,直觉和情绪永远是首要条件,而布列松则多半仰赖预测和计划。不可否认的,布列松深受柯特兹的恩惠,连他自己也承认。”

要个别谈论柯与布两人是不大可能的,最后总免不了要将之扯在一起才行。他们两人的照片实在有太多的共通处。论及表现手法,尽管布列松的成就要高过柯特兹,但是柯特兹的照片所呈现的人性味道更足,因为他的技巧已经不大容易从作品中看出痕迹,对象毫无修饰地显露出来。而布列松的作品则是一张张经典,如果不是在这个角度、按下快门则什么事都毫无意义可言。他的照片充分显示技巧的炉火纯青,以至于点铁成金,张张作品都是影像的精华。柯特兹的每张照片都是那么不强调自己的手法,他只是丝毫不差的将感受到的事物传给别人。因此我们是那么完整的接受到一幕幕的生活,就像我们也活在其中一样。布列松的作品却让人觉得“只要方法对,我们就能够欣赏人生”似的,布列松完全抓对了方法,他用这个方法构成了自己的艺术,无懈可击的技巧是他艺术的骨干。而柯特兹则是把技巧的痕迹尽量化在他感受的对象中。就风格而论,布列松是阳刚、外射的,而柯特兹则是阴柔、内敛的。

一句被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收录在名著ONPHOTOGAPHY的最后一章——摄影售语上:“相机是我的工具,经由它,我给予我周遭的所有事物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正是他为什么一直拍了七十二年照片的缘故。这个理由正是他为什么能够成为大师们的老师的原因。这个理由也正是他的照片为什么那么温暖感人的道理。柯特兹给自己活下去、创作下去的理由,也给别人一个珍惜人生的理由,无论欢笑或哀伤,都要懂得珍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